医疗器械创新网

logo

会员登录

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
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
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
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,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,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(移动运营商为主)。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,请更换其他手机号(联通、电信)尝试,有疑问请电话咨询:18912606905、18136127515。
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
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?立即注册

会员注册

*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,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,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(移动运营商为主)。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,请更换其他手机号(联通、电信)尝试,有疑问请电话咨询:18912606905、18136127515。
已有账号?
医疗器械创新网
医疗器械创新网

达芬奇 5 代 CE 认证落定,下一站中国?

日期:2025-07-05
浏览量:2080

2025 年 7 月 2 日,直觉外科(Intuitive Surgical)宣布其第五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(达芬奇5代)正式通过欧盟 CE 认证,标志着这一全球最先进的多孔腔镜机器人系统全面登陆欧洲市场。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全球手术机器人技术进入新阶段,也让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市场再次面临 "狼来了" 的紧迫感。


从「精准操作」到「智能诊疗」的跃迁

达芬奇5 代适用于腹盆腔微创内窥镜手术,涵盖泌尿科、妇科、普通腹腔镜及胸腔镜手术。

达芬奇5代

直觉外科称,达芬奇5 代是其迄今最流畅精确的系统,搭载 150 余项改进,融合力反馈技术、逼真 3D 视觉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沉浸式医生控制台,可提升操作效率并提供临床洞见。

其技术突破集中在以下维度:

精度升级:通过全新医生控制器及振动震颤抑制技术,实现更高操作流畅度与精准度。

3D 成像革新配备最高质量的自然 3D 成像系统,既提升当前术中视野清晰度,也为未来内窥镜与视觉软件升级预留空间。

力反馈落地:首次引入该技术,通过传感器实时传递器械与组织的交互力,帮助医生精准感知血管弹性、肿瘤硬度等;临床前数据显示,可减少43% 的组织受力,降低血管撕裂等风险。

效率提升:增强医生操作自主性,助力医院优化人力配置,同时缩短手术时间,有望提升单日手术量。

算力跃升:计算能力较达芬奇Xi 提升万倍以上,为 AI 应用奠定基础,支撑力反馈、机器视觉及术中数据的实时分析,推动手术智能化。

人机工程优化:重新设计的控制台支持自主定位,医生可按需调整至最舒适操作姿势(包括完全直立坐姿),且头部处于控制台内时即可完成调整,适配不同体型,包括孕期医生。

达芬奇5 代于 2024 年获 FDA 批准,同年启动美国商业推广。作为深耕该领域 30 年的企业,直觉外科的达芬奇系统已积累深厚临床基础:2024 年欧洲医生借助其完成超 41 万例手术全球累计近 1700 万例,近 9 万名医生接受过相关培训。此次 CE 认证是其今年又一监管里程碑。


手术机器人全球战局

从全球竞争格局看,当前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清晰的“一超多强” 态势:直觉外科以超 60% 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领跑,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,其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全球总保有量已达 10189 台,覆盖 100 多个国家的 8000 余家医疗机构,凭借 30 年技术积淀构建起深厚的行业壁垒。

在欧洲市场,手术机器人竞争更显“近身肉搏” 的激烈。作为全球第二大手术机器人市场,欧洲因医疗体系成熟、临床需求多元,成为各大巨头的必争之地。达芬奇 5 代的入局,进一步激化了与美敦力 Hugo、CMR Surgical Versius 等竞品的角力:

美敦力Hugo 凭借 “模块化 + 低成本” 策略快速破局,尤其在德国、法国的中型医院渗透率显著提升 —— 其支持 2-4 臂灵活切换的设计,适配基层医院 “一台设备覆盖多科室” 的需求,有效降低了医院初期投入压力。

美敦力Hugo手术机器人

英国本土企业CMR Surgical 的 Versius 则依托 “轻量化 + 本土化服务” 巩固优势,在体积方面仅有达芬奇机器人的三分之一大小,每个模块的台车重量仅在15kg左右,能够轻松在手术室甚至医院或诊所之间移动,增加了设备的调度灵活性。可直接推入标准手术室,无需专门改造场地,在手术室空间有限的南欧中小型医院(如意大利、西班牙)颇受欢迎。

 Versius 手术机器人

反观国内市场,尽管起步晚于欧美,但凭借庞大的医疗需求与政策助推,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手术机器人市场。数据显示,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9 年的 24.7 亿元人民币飙升至 2023 年的 60.1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 24.9%,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100 亿元。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,是临床需求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:

从需求端看,根据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显示,近三年我国手术机器人相关招标项目数大幅上升,2024年的招项目总量与2023年相比,同比上升了53%,足见手术机器人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旺盛。

从供给端看,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明显。微创机器人“图迈”、天智航 “骨科机器人” 等产品通过技术迭代缩小差距,在县级医院招标中屡屡中标。

政策层面,国家“千县工程” 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叠加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加速,进一步为本土企业打开空间。

不过,国内市场仍处在“高端依赖进口,中低端内卷” 的结构性矛盾中。

全球与中国市场的镜像对比清晰显示:手术机器人的竞争已从“设备销售” 转向 “技术生态 + 区域适配” 的综合较量


达芬奇5代,叩关中国倒计时

随着达芬奇5代CE认证落地,达芬奇5代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已进入实质性阶段。

2024 年 6 月,上海直观复星产业基地启用,实现达芬奇 Xi 系统国产化,其中标价降至 1523 万元,较进口版直降 1500 万元。

从市场渗透来看,根据直观外科2024 年财报:2024 年,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大陆及澳门新增装机 58 台;截至 2024 年底,已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 300 多家医院落地,累计装机量超 460 台,为超 67 万名患者提供了治疗。

在泌尿外科、妇科等领域,达芬奇系统仍是三甲医院高难度手术的 “首选工具,其 3D 视野与精准操作的临床信任度,仍难被短期替代。

政策风向的变化,进一步压缩了缓冲空间。

近日,国家药监局将手术机器人纳入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」,并加快制定行业标准。业内预测,若达芬奇5 代按 “创新通道” 流程申报,最快可在 2026 年内完成国内上市,较常规审批周期大幅压缩。这意味着,留给国产厂商追赶的时间,可能仅剩 2-3 年。

留给国产厂商的时间窗口正迅速收窄。

达芬奇5 代的 150 项技术升级中,多项涉及核心专利,而国产机器人在力反馈、AI 辅助等领域仍存在代际差距。以力反馈技术为例,达芬奇 5 代已积累临床数据,而国产产品大多尚处于实验室阶段。

而这种差距背后,是“数据壁垒” 的客观存在 —— 直觉外科积累的 1700 万例全球手术数据,为算法迭代提供了天然优势,这是国产厂商难以企及的数据厚度。

达芬奇5 代的 CE 认证,既是技术标杆的树立,也是市场竞争的号角。






▲文章来源:医疗器械创新网网
▲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


声明: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,仅供参考。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,请谨慎甄别。如涉及医疗器械创新网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为保障双方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,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,医疗器械创新网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。

往/期/回/顾


,新总裁“五一”到任!



医疗器械创新网网: 返回列表
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